中南宫28官网- 南宫28官方网站- APP下载国城乡以科技创新筑牢产业绿色发展根基
2025-09-29南宫28官网,南宫28官方网站,南宫28APP下载
从膜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到交能融合开辟跨界新路径,从单一水处理到“水—能—资源”多领域协同发展,中国城乡聚焦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核心方向,构建起覆盖环保、能源、交通等领域的自主技术体系,成为落实中交集团“五全四大五型”战略布局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、加快创新转型的生动实践样本。从“治水”到“造能”的跨越升级,中国城乡正以科技创新为笔,践行“双碳”目标与“海洋强国”“美丽中国”等国家战略,持续书写央企的使命担当与时代答卷。
核心技术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。中国城乡以“创新”为根本,突破技术壁垒,逐步构建自主可控的核心竞争力。所属碧水源300070)公司创立初期,膜技术被国外垄断,如今膜生物反应器(MBR)技术领跑行业;所属中交光伏在交能融合领域从零起步,到形成15项核心专利、编制2项国家标准,中国城乡实现了从技术“跟跑”到行业“领跑”的跨越。
23项“国内首创”“世界领先”技术,镌刻着创新突破的足迹。2021年发布的振动MBR技术,创造性提出“变加速度—往复式运行”方案,实现从“动水”到“动膜”的范式转变,膜污染控制能耗降低60%以上,该技术成果入选《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》。2025年研发的V型超节能MBR组器,实现“高节能、高通量、高寿命、高装填、高耐污”的“五高”突破,为污水处理厂降本增效提供核心“利器”。
在新能源领域,碱性水电解制氢隔膜(ALK)中试线性能达国内一流水平,阴离子交换膜(AEM)研发填补国内产业空白,为绿氢产业装上“中国芯”。在医药健康领域,医药级中空纤维膜凭借“安全可靠、抗污染性强、过滤精度广”三大优势,在基因与细胞治疗、外泌体等前沿领域加速应用验证。在工业膜领域,超大通量反渗透膜片生产效率提升20%,高浓缩反渗透膜(HP12)元件可在8.3兆帕高压下将海水盐浓度提升至12%,大幅拓宽了海水资源化应用边界。
从膜技术的迭代升级到交能融合的标准构建,中国城乡以“啃硬骨头”的精神突破技术瓶颈,不仅印证了“以科技创造价值”的硬核实力,更以自主创新筑牢了产业发展的技术根基。
服务国家战略是中国城乡深植于基因的使命。中国城乡以“三蓝”为笔,绘“五绿”新篇,坚持“治理+循环”双轮驱动,营造产研互济生态,以技术突破回应时代命题。
“水环境+大环保”守护绿水青山,助力美丽中国建设。贯彻落实低碳节能设计理念,灵活应用振动MBR、精确曝气、精准加药、中水回用等系列低碳技术,以膜技术创新破解“治污高能耗”难题。
在江苏太仓城东水质净化厂,采用振动MBR技术,较传统曝气MBR降低能耗50%以上,生物脱氮除磷效率提升30%,年节约电费超200万元。在安徽砀山经开区工业污水厂(二期),日节电超2100度,药剂消耗减少10-20%,印证了“科技治水”的产业价值。
不止于“治污”,更在“资源循环”上发力。在西安经开草滩污水处理厂、长沙梅溪湖(雷锋)水质净化厂等项目中,通过膜技术与光伏发电、污泥能源再利用结合,年减碳超2000吨,入选全国首批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。碧水源30个污水处理项目,通过能效提升与工艺优化,年减碳6000吨;光伏/储能项目累计装机51兆瓦,年发电量近5000万度,减碳3万吨,生动诠释了“环保+能源”协同减碳的实践图谱,为守护“大江大河”和美丽中国不断贡献智慧力量。
“新能源+全交通”开辟绿色路径,服务交通强国战略。围绕“交通为体、能源为用”理念,构建起“光伏+储能+充换电”的绿色生态,以“追光”之姿,让每一寸路网、每一座枢纽都成为“会发电”的低碳细胞,实现绿色化、专业化、规模化发展。
在承平高速雾灵山服务区,通过“源网荷储一体化”设计,实现能源自给率100%,入选交通运输部首批零碳试点。广连高速聚焦打造国内首条“绿色能源廊道”,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.5亿度,年减碳量超10万吨,其标准化实施范式,将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低碳交通样本。中交光伏已在全国10省(市)布局45个交能融合项目,覆盖5000公里交通线路,累计并网装机容量突破10万千瓦,能源自发自用比例达50%,在贵州、重庆、天津等地装机规模稳居首位,已快速成长为交通强国建设中绿色转型的新秀。
“全数字+大融合”践行“双碳”目标,推动产业升级。以数智技术为引擎,推动生产效率提升、管理模式革新,构建协同高效的产业链生态。
碧水源以“绿色低碳、数智管控、AI协同”为目标,设计建设全自动膜元件生产线万支,位居行业领先梯队。依托无代码技术搭建生产管理系统,打破部门数据壁垒,创建78个应用模块、163个统计表单,整体效率提升约10%。建成首条超薄新型纳滤膜生产线个膜基地先后荣获“国家绿色工厂”称号。
中交光伏以数字技术打通能源管理关键环节,主导开发分布式绿色能源数智运维平台“交能宝”,集成数据采集、智能调度、绿电交易等功能,实现能源“可观、可测、可交易”,已累计接入45个光伏电站,推动构建统一运维、集约管理的绿色能源运营生态。截至目前,平台累计绿电交易量突破100万度,绿证交易1000余张,有效推动绿色价值在市场中充分释放。
中国城乡紧扣技术攻关、成果转化、示范应用、生态培育四大关键环节,秉持“成熟一个、孵化一个、落地一个”的理念,全力推动科技成果从“0”到“1”的转化,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的体系化能力。
依托国家环境保护膜生物反应器与污水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,建立碧水源战新产业300832)孵化园,形成“创新工作室—事业部—独立业务公司—上市公司”全链条孵化模式,相继成立20余个创新工作室、10余个事业部,形成技术成果200余项,完成50多项科技成果转化,孵化出1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及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。
李天玉创新工作室聚焦盐湖市场需求和行业痛点,创新性开发出6款专用吸附剂、膜产品及5项集成技术,申请发明专利近50件,丰富了盐湖膜产品供应链,填补了钛系吸附剂的全球空白,成功进军盐湖产业,为特种分离领域的供应链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。
当膜组件转动不息,净化的不只是污水,更是“中国制造”向“中国智造”的跨越;当光伏板沿道路铺展,点亮的不仅是交通线,更是绿色低碳的未来图景。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,中国城乡这张“绿色名片”,正以技术创新守护“绿水青山”,以交能融合开辟绿色交通新路径,通过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、奋力做好“全面加快创新与转型”大文章,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贡献中交智慧和中交力量。